互联网平台生态或迎来“互联互通”新时代。近日有消息称,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会上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虽然消息未得证实,但随之引起多方讨论。记者在社交平台留意到,对于平台例如微信等开放外链,网友意见不一。有网友表示支持,称不用再复制一堆奇怪的数字与符号,方便和朋友、同事分享。有的网友担忧,一旦开放外部链接,网络诈骗、助力砍价等问题,也会接踵而至。朋友圈内容会变得复杂和混乱。有网友保持中立,希望多家平台管好自身,外链内容要安全可靠。
外链开放 隐患要防范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固然是反对网络平台为自身利益恶意屏蔽竞争对手链接的做法,损害用户利益。
然而,硬币总有两面。各大平台互联互通,哪些隐患需要防范?哪些法律规则有待完善?哪些技术问题有待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谈剑锋在谈到平台互联互通时就表示,安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对其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区分,在满足市场数据需求的同时,保证《数据安全法》中所提到的“核心数据”安全。
“互联互通”需要放在物联网即将取代移动互联网,成为数字社会最火热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来讨论。互联网时代带给社会的是便捷、精准和高效,但便捷不等于安全。
什么是核心数据?他指出,具有不可再生性、唯一性的数据都属于核心数据,DNA数据、医疗和健康档案数据等也属于核心数据。
从技术层面,平台数据难以开放共享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信息系统设计的理论体系问题。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完全是异构的,要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必须通过转换数据结构的方式实现。目前关于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出现相关问题后,存在难追责和难解决的状况。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单从数据层面,要实现双方互通,不仅不太现实并且存有风险。
“平台开不开放、生态开不开放,当前法治边界还很难说清楚。应当进行综合的平台经济治理,通过数据、平台规则进行精细监管”,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主任李强治如此表示。
纵观欧美互联网的发展,亦曾出现各家巨头相互“封闭”、打架的漫长阶段,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商业利益等原因,近年巨头们走向开放策略。如业内人士所言,平台之间逐步打开是大趋势,过程难免遇到复杂的问题,提前制定规则标准,在保证用户权益不受损、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稳中求快。(文静)
热门